北京時間9月24-25日,第代動智驍龍峰會·中國在古北水鎮舉行。驍龍向全作為一場移動平臺的至尊發布會,驍龍峰會不僅是版賦全球移動產業關注的焦點,更是高能體念走展示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舞臺。隨著智能體AI(Agentic AI)的通推概念逐漸深入公眾認知,高通攜手中國市場的從概場景眾多OEM廠商與ISV伙伴共同呈獻了一場智能盛宴。隨著全新的落地旗艦移動平臺——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發布,智能體AI不再只是第代動智停留在概念與實驗室,而是驍龍向全真正走入每一臺智能終端,成為人們生活的至尊貼身伙伴。
在這場峰會上,版賦高通通過現場的高能體念走智能體AI demo具象化展示了智能體AI落地的圖景。對廣大消費者而言,通推AI正在從云端向端側轉進,從概場景實現更深層次的個性化服務、更強的隱私保護以及更快更無感的科技體驗。
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硬件升級帶來AI性能躍升
“有龍則靈”。
在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上,這種“靈”更多體現在AI算力與架構的革命性升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搭載了全新升級的Hexagon NPU,相較前代性能提升高達37%,每瓦特能效提升16%,這為智能體AI的實時推理與低功耗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
新的NPU設計同時引入12個標量加速器、8個向量加速器與升級的張量加速器,不僅能處理傳統圖像識別、音頻分析任務,更為大語言模型(LLM)和多模態模型的本地部署鋪平了道路。在現場展示中,高通技術公司產品市場總監萬衛星特別強調了INT2與FP8量化支持,使得端側設備可以在保持精度的同時顯著降低內存占用。這意味著原本只能依賴云端運行的大模型如今已能夠高效落地在智能手機上,實現毫秒級響應。
除了NPU,第三代Oryon CPU以4.6GHz的超級大核與全新緩存設計,帶來20%的單核性能與35%的能效提升;Adreno GPU則配合18MB獨立高速顯存,不僅賦能高幀率游戲,更為AI視覺推理、視頻處理和生成式應用提供了加速。這些跨CPU、GPU、NPU的異構協同讓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真正成為面向智能體AI時代的性能底座。
共建共創:合作伙伴推動智能體AI落地
無論是在驍龍峰會演講還是線下demo展示中,最能讓觀眾直觀感受AI體驗的莫過于基于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合作伙伴智能體AI demo。它們不僅展示了AI的強大潛力,更讓人清楚地看到,高通正通過開放和協作,推動智能體AI從技術走向真實可用的體驗。
在場景化應用方面,馬蜂窩將“說走就走的旅行”具象化。通過與高通和小米的合作,馬蜂窩展示了基于端側大模型的AI旅行助手。它可以在幾秒內為用戶生成深度個性化的旅行攻略,比如可以自動避開既定會議時間、智能推薦合適的景點與餐廳,提供菜單即時翻譯和目的地本地玩法挖掘服務。尤其是結合小米生態的1.2億用戶數據,這一助手真正做到了“越用越懂你”。在現場的演示中,針對一個“周末去成都,半天有空”的需求,AI助手立即生成了一份包括時間分配、交通路線和美食推薦在內的完整攻略。即時、周到、輕松無感,做旅行計劃從未如此簡單。
榮耀則帶來了更具“底層突破”意味的演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計算專家鮑軍分享了雙方在端側大模型推理方面的探索成果,尤其是基于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實現了垂域場景的2-bit量化商用準出,在保證模型精度和推理性能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內存占用和功耗,這意味著未來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長時間運行復雜的AI助手而不必擔心發熱或卡頓。對用戶而言,這是體驗的提升;對行業而言,這是端側大模型從“可用”到“好用”的關鍵跨越,具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面壁智能的展示則代表了智能體AI向更高層次的演化。在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加持下,其MiniCPM-4V多模態模型被完整遷移至端側運行,實現了“看得懂、聽得懂,還能動手做”的智能體AI能力。用戶只需一句自然語言指令,智能體AI便能自動打開微博App、挑選照片、添加濾鏡與標簽并發布動態,還能持續監測評論互動。整個過程無需連接云端,完全在本地完成,既快又安全。這類多步任務執行的能力智能體AI幾乎已經觸及到了“賈維斯”這種超強AI助手的邊界。
在影像領域,我們同樣看到了亮眼的用例。虹軟基于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推出的“超域融合視頻(Dragon Fusion)”技術,將其經典的Turbo Fusion從拍照延伸到視頻,在現場播放的對比畫面中,高動態范圍的細節和色彩還原令人驚嘆。極感則展示了“極感相冊影像大模型”,讓原本需要在云端處理的相片修復、光影消除與畫質增強完全實現了端側運行,拯救了一眾整體美觀卻因小細節瑕疵幾乎要被放棄的“大片”。
上述這些demo只是驍龍賦能端側AI落地用例的一小部分,就已經描繪了近未來的合理圖景。這不僅既展現了高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在AI能力上的底層實力,也是高通與OEM和ISV伙伴緊密協作的成果。從旅行到社交,從影像處理到內容創作,智能體AI正加速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體AI不是抽象的未來,而是正在我們眼前成為具象的現實。
領先優勢:端側智能體AI的產業引擎
在智能體AI的浪潮下,為什么高通能夠率先在終端側實現落地?這并不僅僅依賴于單一硬件性能的提升,而是長期以來在架構、生態、工具鏈、安全與跨終端協同等多方面的系統性積累。
首先是高通AI系統的架構優勢。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Hexagon NPU不僅性能較前代大幅提升,還在架構設計上展現出面向未來的前瞻性。支持INT2和FP8等靈活的低精度計算模式意味著AI模型在端側可以以更小的功耗實現更快的推理;64位內存架構則打破了以往NPU 4GB內存訪問限制,讓更大規模的多模態模型能夠在手機本地運行。對智能體AI而言,這種算力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是落地的前提。更關鍵的是,高通通過CPU、GPU與NPU的深度異構協同,不再將AI推理局限于某一處理單元,而是讓不同任務采用最優執行路徑。這種靈活分工使得從語音交互到圖像生成,從任務規劃到多步操作執行,都能在端側實現流暢的體驗。
當然,一切便利都不能以用戶的隱私信息為代價,在云端AI大行其道的同時,用戶對隱私的關注也與日俱增。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通過獨立的傳感器中樞和安全處理單元,確保語音、影像和生物特征等敏感數據可以僅在本地處理,不必上傳云端。同時,在過去幾代驍龍平臺中都集成了Truepic C2PA技術,終端生成的內容具備可驗證的溯源標記。這不僅對普通用戶的隱私有價值,也為部分對合規性要求極高的行業提供了安全保證。
此外,智能體AI的落地不可能依靠單一廠商閉門造車,而是需要開放的合作生態。多年來,高通與小米、榮耀、OPPO、一加、vivo等主要OEM建立了長期且深入的合作關系。高通不僅提供芯片和參考設計,還開放AI SDK和開發工具鏈,幫助ISV伙伴更快適配端側模型。
與此同時,高通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機,而是將智能體AI的能力擴展至PC、XR、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樣化終端——這也是高通的規模優勢。憑借統一的驍龍平臺和跨設備的高通AI軟件棧,用戶的智能體AI可以在不同設備間無縫切換。多終端協同不僅讓AI服務真正貫穿用戶的全生活場景,也是作為上游廠商的高通獨具一格的護城河。
為了更好地發掘開發潛力、進一步提升開發效率,針對手機、汽車座艙、AI PC、IOT等多樣化產品線,高通打造了統一的高通AI軟件棧,全面兼容Onyx、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開發框架以及Onyx、TensorFlow Lite等開源推理引擎。此外,高通AI引擎Direct還可直接調用硬件模塊,進一步加速AI應用的開發與部署,大幅縮短研發周期。
也就是說,高通的一系列優勢讓它在智能體AI終端化的賽道上不僅是硬件提供者,更是整個產業生態的驅動者。從智能手機,到XR、PC、汽車,再到可穿戴設備,高通正在通過跨終端協同,將智能體AI的體驗拓展到全場景。
寫在最后:一個智能體AI的近未來
2025年的驍龍峰會已然落幕,2026年的旗艦對決才剛剛開場,接下來就是以小米、一加、榮耀、OPPO、vivo等為代表的行業大廠們新機的密集發布期。而這些手機的身上都將搭載全新的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通過與高通的密切合作,在旗艦芯片的加持下,這些機型也將具備各種個性化的智能體AI,用戶們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
“未來已來”絕不只是一句口號,它已經在驍龍峰會的每一個demo里、在每一臺搭載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設備中落地。高通正以技術領先與生態合力推動智能體AI成為新的產業范式,而我們的每一次交互都將為這場智能進化提供動力。正如業界所言,2025年是智能體AI的元年,而高通用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讓端側AI從性能飛躍走向體驗革新,智能體AI的時代已經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