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積最大同時又擁有最多民用機場的新疆新顏省區市,是載天正騰哪里?
答案是新疆。
今年是山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70年來,北換這個占國土面積1/6的廣袤省份,已在時代浪潮中完成“從落后到追趕、大地從追趕至跨越”的新疆新顏蛻變。
翻開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答卷,廣袤用“騰飛”形容并不為過。大地
新疆1955年GDP僅12.31億元,新疆新顏到2017年突破1萬億元大關,載天正騰足足用了62年。山南2024年GDP突破2萬億元,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只用了7年。2012年以來年均增長7.04%,跑出了新疆加速度。
外貿的爆發力同樣不容小覷。2022年到2024年,新疆進出口總值以一年邁上一個千億臺階的節奏,連續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關口。新疆已從相對封閉的內陸日益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與世界的聯結愈發緊密。
如今的新疆,憑借硬實力拿下多個第一:
2024年糧食單產達每畝1049.7斤,躍居全國第一,“中國碗”里裝入了更多的“新疆糧”。
棉花總產568.6萬噸,占全國92%以上,連續32年居全國第一,天下棉倉稱號當之無愧。
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新疆外送電量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千瓦時,點亮全國22個省區市。
在“向新”發展的道路上,新疆同樣步履不停。
2024年新能源新增裝機規模全國第一,塔里木油田萬米超深鉆井刷新亞洲紀錄,“疆算入渝”納入國家算電協同任務試點,全疆首個智算中心建成投用。
截至2024年底,新疆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家、高新技術企業2742家,創新活力在這片土地上持續迸發。
新疆的騰飛,不是偶然。
真金白銀的投入,為其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對新疆轉移支付超4萬億元。國家大力支持,奠定了新疆發展基礎。
對口援疆則帶來了跨越山海的戰略賦能。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安排援疆資金超2000億元,協調落地經濟合作項目投資金額3萬億元,引進1.5萬余家企業,助推新疆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突破,更為新疆的起飛插上翅膀。
交通網絡大動脈更加暢通,鐵路通達所有地州市、覆蓋80%以上縣級行政區;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民用機場達28個,全國最多;信息高速路在新疆大地上鋪展延伸,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已實現。
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則為新疆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內生動力。
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新疆找準了國家所需、自身所能的定位:靠光風優勢做新能源,靠農牧資源建供給基地,靠“一帶一路”核心區身份當向西開放橋頭堡,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
“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風光”,遼闊壯美的風光、多元一體的文化,讓自帶光環的新疆文旅日益出圈。去年,新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達3.02億人次、同比增長14%。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大美新疆,親身感受它的壯麗與熱情。
經濟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永遠是民生福祉。
這些年,新疆居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了起來,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比2012年分別增加23801元和12551元。
健康水平也實現質的飛躍,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0歲提高到2024年的77歲。教育面貌極大改善,全疆平均每817個小學生就擁有1所小學。南疆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實現本科院校全覆蓋。
隨著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合龍,塔克拉瑪干沙漠戴上了“綠圍脖”,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當飛機掠過帕米爾高原的巍峨剪影,新疆的故事翻開新的篇章。這片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土地,每一步成長都值得期待。
(“三里河”工作室)
轉載請注明:IT周刊傳媒 ? 新疆七十載:天山南北換新顏,廣袤大地正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