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杓,密碼力士鐺,潛山千年李白與爾同死生。市紅”這句朗朗上口的星村詩句中的“舒州杓”。說的夜話便是安徽潛山痘姆陶器。
在安徽潛山市痘姆鄉紅星村,陶韻古陶文化歷經6000年風雨仍熠熠生輝。古村古陶制作技藝承載著匠人的密碼心血與智慧,體現了他們對傳統工藝的潛山千年執著追求和精湛技藝。
世代境遷,市紅匠心為紅星村新時代發展注入了新的星村活力與內涵。在“陶村夜話”中,夜話村民們相聚一堂,陶韻討論村莊的古村規劃與發展,提出自己的密碼意見與建議。
就像制作古陶一樣,他們用心雕琢著村莊的未來。
古陶村落里的“楓橋經驗”
在紅星村,陶藝傳統源遠流長,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初夏時節,記者走訪了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陶村,親身體驗了這份活化的“非遺”,感受到“陶村夜話”深厚群眾基礎的緣由。
2021年,村“兩委”進行換屆,新的村支書儲昭敏走馬上任。那時的紅星村,鄉村治理問題重重,年度考評在鄉里總是墊底,村民凝聚力也非常薄弱。
“每次我們嘗試號召村民參與村里的建設,都仿佛石沉大海,激不起一絲漣漪。”儲昭敏回憶道,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面對這樣的情景,儲昭敏沒有灰心,反而大刀闊斧地開始搞建設,從修路開始。
“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后,我們第一件事就是將村里的道路全面打通。對部分村民的院落進行調整,同時擴寬村里的主干道。”他說道。
隨著道路的煥然一新,加上紅星村千年陶藝文化的獨特魅力,節假日里,游客們紛紛涌入,想一覽6000年歷史古陶風采。
游客的增多不僅為紅星村帶來了人氣,更催生了“陶”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古陶”為主題農家樂、民宿、游樂場等配套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村民的收入也因此水漲船高。
眼看著村里的變化,村民們開始認識到儲書記的努力是真心為了紅星村。他們紛紛開始響應、支持村“兩委”的工作,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活動。
“陶村夜話”在此,也應運而生。
“我們以這樣的形式搭建一個干群溝通平臺。在這里,大家能夠像家人一樣圍坐在一起,真誠地交流,說出內心的實在話、交心話。”儲昭敏解釋道。
自那以后,雖然沒有“標配”的主席臺和整齊劃一的聽眾席,但群眾經常聚集的球場、老樟樹下以及村民自家的堂屋,都是“陶村夜話”的“天然舞臺”,村民們拉家常,暢所欲言,分享著村里的新鮮事,也討論著各自的疑惑和難題。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陶村夜話”正是楓橋經驗在紅星村的具體實踐。在村“兩委”的帶動下,通過夜談,紅星村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通過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和村民自建模式,提高村民參與積極性、支持度,高效完成美麗鄉村示范點“陶村”、集鎮外環路、陶源路等征地拆遷工作,帶動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增收和技能提升。
陶村夜話間的高效自治
痘姆鄉紅星村,智慧閃耀在基層,矛盾化解在鄉間。
村“兩委”深諳“以人為本”的治理之道,將本土的治理實踐與鄉村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商議和美鄉村建設,攜手繪制鄉村新畫卷。
在這樣的氛圍下,紅星村逐漸構建了一個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鄉村生態。
2023年,痘姆鄉紅星村入選安徽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這是安徽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中首批次確定的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
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中時,為了有效節約招投標所需時間,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村“兩委”商討建議采取“以工代賑”,村民自建方式,對紅星村方家花屋所在的居民組進行人居環境改造。
此建議在“陶村夜話”中提出后,引發了村民的熱烈討論。
有的村民表示支持,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不僅能改善生活環境,還能增加就業;有的村民則擔心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勝任建設工作;還有的村民對資金使用情況提出了疑問,希望能公開透明地使用每一分錢。
面對各種疑慮和意見,儲昭敏及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傾聽并一一回應,承諾將綜合考慮各方意見,確保公平公正,并對“以工代賑”方式、資金使用等關鍵問題給予明確答復。
聽到這些有理有據的回應,村民們也紛紛表示贊同。
隨著方家花屋美麗宜居自然村莊改造項目進入尾聲,村民們的積極參與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他們自發組建改造項目理事會,負責監督與協調工作,并籌工籌勞,共同為建設和美家園貢獻力量。遇到問題時,大家及時開啟“陶村夜話”模式,現場解決或整理上報。
改造后的方家花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新砌的圍墻鑲嵌著各式陶罐,古陶文化與美觀兼具,房前屋后環境整潔有序。
村民們走在村莊小路上,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滿足的笑容,紅星村方家花屋的改造項目再次成為“陶村夜話”下的美談。
星光閃爍話桑麻
5月13日,夏至已過,初夏的夜晚,微風徐徐。在紅星村方屋組組長儲昭明家寬大的堂屋,燈火通明,忙完一天農活的村民茶余飯飽后,如約相聚在這里。
“鄉親們,晚上好!我們今晚聚集在這里,不僅是為了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更是為了共同商議我們紅星村的大事。”在村書記儲昭敏的一聲吆喝中,紅星村的干群談心——“陶村夜話”開始了。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我們將要對村方屋組的居住環境進行改造。希望咱們組村民像之前方家花屋的村民一樣,出一份力,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加入到我們家園建設當中去。今晚,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此次,儲昭敏話音剛落,便是滿屋贊成的聲音。
夜談散去,幽靜的鄉間小道,騎著電動車回家的儲昭敏,滿眼笑意,他感到自己仿佛已經看到了改造后的紅星村——寬敞的道路,整潔的房舍,繁花似錦的公共綠地,還有那一張張村民幸福的笑臉。
歷史洇染了山河,風云滄桑了歲月。
近年來,紅星村以“陶村夜話”為平臺,積極探索“共商共管共治”的村民自治新模式。通過實施“以工代賑”的村民自建模式,為新時代的基層治理注入了鮮活的亮色。
“土為心,火為魂,用質樸回應歷史;敢創新,勇跨越,以執著笑對未來”。
紅星村圍繞著千年古陶文化,著力打造獨特的鄉村文化標志,推進“宜居陶鄉”村莊改造計劃。此外,紅星村計劃建設陶產業集聚區和陶藝家村,實施包括痘姆陶工社、“花草時光”游樂園以及源興佰客民宿等一系列產業項目,以此拓展和延伸“陶”產業鏈。
紅星村在鄉村振興大舞臺,留下濃墨重彩的新篇章。(汪源 焦明仁)
轉載請注明:IT周刊傳媒 ? 潛山市紅星村:夜話千年陶韻古村的善治“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