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黃梅近日安徽省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名單公布,戲杏我市創作的林春黃梅戲《杏林春暖》入選。該戲以全國道德模范、暖傳“張一帖”第十四代傳人張舜華的統藝真實事跡為原型創作而成,講述了一位中醫傳人守護家風、術形式講述現事治病救人的代故感人故事。它之所以脫穎而出,黃梅不僅在于題材的戲杏厚重,更在于其以傳統藝術形式承載當代精神的林春創新與探索。
《杏林春暖》的暖傳藝術價值,體現在“傳統形式”與“現代主題”的統藝巧妙融合。黃梅戲擅長表現家庭倫理與人間溫情,術形式講述現事而張舜華一生堅守中醫仁心、代故孝養長輩、黃梅服務鄉鄰,正是黃梅戲最擅長表現領域。更可貴的是,該劇在音樂編排上并未拘泥于傳統黃梅調,而是適度融入現代配器,既保留了黃梅戲韻味,又增強了舞臺感染力。這種守正創新,為傳統戲曲的當代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當下,弘揚主流價值誠然離不開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媒介,但不能因此輕視傳統藝術的傳播潛力,畢竟一場現場演出帶來的沉浸感,是碎片化觀看無法替代的。《杏林春暖》的成功提醒我們,精神文明建設不僅需要“快傳播”,也需要“深抵達”,而戲曲等傳統藝術正是實現這種“深抵達”的重要路徑。(吳仕平)
轉載請注明:IT周刊傳媒 ? 黃梅戲《杏林春暖》:傳統藝術形式講述現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