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康醫生也蹭蹭熱點,癆病看完了《如懿傳》大結局。奪走
這個結局,為何即是絕癥如懿的悲劇,同時也是癆病魏嬿婉這個角色的悲劇。
“墻頭馬上遙相顧,奪走一見知君即斷腸。為何”
即便魏嬿婉這個角色已經惡有惡報,絕癥為她所做下惡果付出了最終的癆病代價。
但如懿也未能善始善終,奪走永琪逝世、為何凌云徹的絕癥委屈、以及對皇帝的癆病失望......
重重的打擊讓她患上了癆病,日復一日的奪走折磨讓她最終生無眷戀,抑郁而終。為何
奪走如懿的癆病,到底是什么病?
也許很多人想知道,明明之前沒有任何癥狀,怎么就突然患上癆病呢?
事實上,所謂的癆病,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肺結核”。由于古時醫學技術有限,人們對疾病的認知自然也并不科學,這也造就了肺結核在當時成為不治之癥。
肺結核,即便現代社會發病率也是迅速上升趨勢
雖說如今的醫學技術逐漸發達,但肺結核并未像天花一樣,能夠被人類所攻破的“絕癥”。
在我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無論男女,在55-60歲以上的年齡段,結核病的患病率也是迅速上升趨勢,遠遠高于其他年齡段,在75-80歲年齡達到高峰。
為何老年人會更容易中招呢?
事實上,這是由于老年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往往并不明顯,人體隨著年齡增加,各個器官機能逐漸下降,人體免疫力也隨之降低,這就引發性感染或體內潛伏的結核菌就“趁機而上”。
所以,在結核病面前,老年人面臨危險要比年輕人高得多。
另外,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上肺結核風險更加高。這是由于糖尿病會引發患者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等問題,人體免疫力也進一步削弱。
高糖環境有利于結核菌的腎臟,從而與糖尿病一起合并并發癥,病情相互影響,自然也雙雙惡化。
一旦患上結核病,又會有哪些表現嗎?
結核病的早期癥狀雖說并不明顯,但也并不是沒有蛛絲馬跡,患者會出現低熱、乏力、盜汗、食欲不振、咳嗽咳痰、痰中帶血、體重減輕等癥狀。
若出現這些情況,尤其是劇烈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狀,那么這時就得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確診。
早發現早治療,還能減小傳染
由于肺結核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空氣傳播是它們所主要途徑。這就意味著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時,產生的飛沫、痰液所攜帶的結核菌,都可能會增加傳染幾率。
不過值得注意,飲食、皮膚傷口以及排泄物感染等情況,肺結核傳染的概率比較小,患者也無需過多擔心,只需注意在于他人接觸時戴好口罩即可。
結核病若能早期發現,經過一段時間正規治療,例如普通肺結核一般為6個月,耐藥性肺結核一般為2年;若肺結核患者的肺部浸潤性病灶逐漸吸收,或纖維化、鈣化,痰液不再攜有結核菌,那么就標志結核病已經痊愈。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不僅治療效果好,而且排菌情況少,自然對周圍人群不具有傳染風險。
蘭因絮果,恍若昨日;花開花落,情起情滅
或許如懿在最后結局因肺癆而逝去,
雖然痛失了璟兕和永璟,還有摯友凌云徹,更還有她曾經的少年郎。
但她依舊始終如一,不忘初心,貴為皇后,母儀天下,也會感到厭煩。
她要的甚至不是表面上的”寵幸”,而是只有真心。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這一路走來,綠梅仍在,愿她與故人夢中相見。
當然,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定要吃藥!可別再把藥倒在那盆綠梅......
轉載請注明:IT周刊傳媒 ? 奪走如懿的“癆病”,為何會被稱為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