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來襲,出臺超年忍,痛經痛還是假落不忍?
哈姆雷特式的掙扎,發生在痛經工作的出臺超年鞠莉身上。忍了一小時后,痛經痛鞠莉終于撥通了120急救電話。假落
“像有人在用力擰自己的出臺超年子宮”,在鞠莉的痛經痛印象里,她從來沒這么痛過,假落之前吃下去的出臺超年止疼藥和紅糖水都痛得吐了出來。被120救護車送到醫院時,痛經痛她臉色發青,假落已經陷入輕微休克。出臺超年
一小時前,痛經痛23歲的假落鞠莉還在浙江一家國有銀行為客戶辦理業務,她痛得直不起腰,但隔著柜臺玻璃和佩戴的口罩,沒人覺察到她的異樣。
決定向120求救的那一刻,鞠莉心里想的是,來不及層層上報了,事后追查起來,從監控看到她被救護車拉走,或許可以從輕處罰。
近期,“多地明確女職工可休痛經假”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浙江在2017年就出臺相關制度,但鞠莉從來沒有聽說過“痛經假”。這次遭遇,在事后被單位記為病假。
女性職工的四期(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勞動保護,始于195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工廠醫務室開具“例假條”,為女工經期“照例準假”,讓月經在民間有了“例假”的別稱。
1993年,原衛生部、全國婦聯等5部門聯合頒布《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提出“患有重度痛經及月經過多的女職工,經醫療或婦幼保健機構確診后,月經期間可適當給予1至2天的休假”,這是“痛經假”首次被列入部門規章。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發現,1990年至今,國內共有26個省份出臺過“痛經假”規定,其中上海、河北、云南等20個省份的制度現行有效。
日本、西班牙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為“痛經假”立法,但“痛經假”在全世界都面臨“紙面政策”困境。據《環球時報》援引西班牙《國家報》報道,2023年6月,西班牙成為歐洲首個將帶薪“痛經假”納入立法的國家,但法律出臺一年來僅有不到1600人次使用。
月經易痛,例假難請,“痛經假”落地,究竟難在哪兒?
國內多個省份都出臺過“痛經假”相關規定。農健|圖
制度不一,重度痛經不易界定
上班時痛經,像鞠莉一樣“不忍”是意外,“忍”才是常態。
來月經的第一天,劉爽總能感受到強烈的脹痛,冒冷汗,沒胃口,還伴隨嚴重的腹瀉。
“不停跑廁所,整個人都蔫了,站都站不直。”劉爽在浙江和北京換過五份工作,無論在央企、外企還是私企,她從來沒請過“痛經假”,全靠硬扛。
痛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癥狀,表現為下腹部疼痛、墜脹等不適。
痛經有多普遍?2015年,一項發表在《人類生殖醫學前沿》的大型綜述性研究顯示,超45%的育齡女性被無器質性病變的原發性痛經困擾,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和生活質量。
當前,全國層面痛經休假并未納入立法。除了《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的鼓勵性條款,各地對于“痛經假”的規定散見于地方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或稱條例/實施辦法/
轉載請注明:IT周刊傳媒 ? 出臺超30年,痛經假落地之痛